湘妃竹的典故(湘妃竹的寓意和象征)

请问湘妃竹出自哪个典故呢请详细回答。

湘妃竹出自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根据传说和历史记载,湘妃竹的由来与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有关。

舜帝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伟大的领袖和先知,他选拔贤能之士来领导国家,并关心人民的福祉。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是他的重要助手和顾问。她们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部落。

据《艺文类聚》和《博物志》记载,娥皇和女英在得知舜帝在远征中不幸去世的消息后,痛苦万分,泪流不止。她们的眼泪滴落在君山的竹子上,使得这些竹子的枝叶上留下了深深的斑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湘妃竹或泪竹。

这个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湘妃竹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常见象征,代表着悲伤、哀怨和思念之情。这个故事也被很多艺术家和诗人所采用,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斑竹”是什么典故

传说,舜帝的二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追舜帝。到君山后,闻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泪成血,落在竹子形成斑点,故又名“泪竹”,或称“湘妃竹”。

湘妃竹又名斑竹,摆竹(植物分类学报)倭形竹(中国主要禾本植物属种检索表),泪竹、斑竹、黄竿竹(湖南),根竹、黑竹(广东龙门),自然花竹(广西灵川),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桂竹的变型,产于湖南、福建、云南、广西、河南、江西、浙江等地。

扩展资料:

舜是部落首领,而且具备劳动人民的各种优秀品质,他非常能干,能耕田、能制陶、能捕鱼,可是这么一位男子,竟然还长得那么帅,史载“目重瞳子(两个瞳仁)、龙颜、阔口、身长六尺一寸、貌奇、高大魁梧”。

尧招舜为女婿,并不是因为他才貌双全,而是因为要拉拢舜的部落。在舜的治理下,他的部落实力很强,而且舜很得民心,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这是最早的“和亲”。

当时母系氏族走到尽头,女人社会地位很低,可以当做礼物。就像刘备迎娶孙权之妹,舜也不知道两位美女带着什么目的。尧的统治,正岌岌可危。他宠爱嫡出的长子丹朱,看来王位将来非他莫属;娥皇、女英以及尧的九个庶出儿子,日日盘算着丹朱上台之后的命运。

可是在婚姻生活中,舜与娥皇、女英产生了真感情,在尧要加害舜的时候,二女通知舜逃跑,如此逃得两次性命。在这个过程中,舜禹尧的九个庶出儿子结成同盟,在尧73岁传位丹朱的时候,秘密发动政变。九子毕竟没有舜的实力强,舜登上了王位。

如同司马炎代魏是曹丕代汉的翻版,几十年后,禹也用同样的办法把舜赶下了台。禹将舜流放到苍梧之野(今广西),死后葬在九嶷山。

娥皇、女英一路寻找,感慨一家人的命运,不禁泪如雨下,眼泪所及之处,竹子变得斑斑点点,这就是“湘妃竹”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娥皇、女英是被舜逼迫自杀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湘妃竹

湘妃泪洒斑竹的典故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

——【典源】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此是古代神话传说。

梁任_《述异记》记载:舜南巡,死于苍梧之山,二妃奔丧,泪下竹斑。舜之二妃又称湘妃、江娥。

【释义】舜死于湘之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奔丧痛哭,挥泪沾竹,竹尽泪斑。后遂用“斑竹、湘竹、湘妃竹、湘娥竹、泪竹、江娥啼竹、竹啼、湘篁染泪、湘江竹痕、湘斑、湘妃泪、湘泪”等写忧愁悲伤的相思之情,或指斑竹、竹上水珠。

【斑竹】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李商隐《深宫》诗:“斑竹岭边无限泪,景阳宫里及时钟。”柳亚子《碧云寺谒孙先生衣冠墓》诗:“苍梧龙去九嶷遥,斑竹娥皇泪汐潮。”

湘妃竹的由来神话故事五十字

湘妃竹指的是长了斑点的竹子,湘妃竹是根据传说而得来的。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湘妃竹由来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湘妃竹由来的历史典故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饭吃不好,觉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帮助百姓除害解难,惩治恶龙。

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她们虽然出身皇家,又身为帝妃,但她们深受尧舜的影响和教诲,并不贪图享乐,而总是在关心着百姓的疾苦。她们对舜的这次远离家门,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为了给湘江的百姓解除灾难和痛苦,她们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离愁别绪欢欢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恶龙、凯旋的喜讯,日夜为他祈祷,早日胜利归来。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燕子来去了几回,花开花落了几度,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担心了。娥皇说:“莫非他被恶龙所伤,还是病倒他乡?”女英说:“莫非他途中遇险,还是山路遥远迷失方向?”她们二人思前想后,与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讯,见不到归人,还不如前去寻找。于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们终于来到了九嶷山。她们沿着大紫荆河到了山顶,又沿着小紫荆河下来,找遍了九嶷山的每个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条小径。这一天,她们来到了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这儿,耸立着三块大石头,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垒成的高大的坟墓。她们感到惊异,便问附近的乡亲:“是谁的坟墓如此壮观美丽?三块大石为何险峻地耸立?”乡亲们含着眼泪告诉她们:“这便是舜帝的坟墓,他老人家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是他却鞠躬尽瘁,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这里了。”原来,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乡亲们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为他修了这座坟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鹤也为之感动了,它们朝朝夕夕地到南海衔来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坟墓。三块巨石,是舜帝除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起来。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睛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