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屋定制签合同要注意的十大细节
1、大到板材小到五金、封边每一种材料,在品牌、型号、尺寸规格、数量、单价、总价上都要标注清楚,同时附上设计图纸,设计师复尺后确认最终方案的时候就一定要核对好,因为尺寸出错导致翻车的实在数不胜数
2、写上正品保障,明确写上环保等级承诺
3、封边、见光板要与柜门同型号,背光板9mm厚、卡槽式+厚拉条还是三合一钉,见光板也要通顶、五金数量多退少补
5、明确展开面积计费或者投影面积计费(柜体单独按投影面积计费不如按展开面积)
6、比较理想的付款比例:下单50%送货40%尾款10%
7、踩雷的是安装过程中出现很多增项,要写上保证在送货到安装结束之前,没有其他费用增项
8、交付安装的日期要写上,算好装修工期衔接,避免耽误装修进度。逾期违约金:商家每延期一天,需要按照合同的百分之多少来支付违约金
9、包送货上门,包不包括没电梯,要不要上楼费要写清楚
10、送货日期和安装日期是可以分开备注的,写清楚收货后先对板,确认无误后才可以安装;补货日期和二次上门日期也要标注好,防止拖延工期
11、在安装过程中,造成的墙面、地板损伤的责任由商家承担
12、验收时发现的质量问题(门缝过大、柜门倾斜、柜门及抽屉无法顺畅打开),所导致的返工或者更换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全部由商家承担
13、质保期限:一般3-5年,五金件1年,封边饰面保修时间
14、明确质保范围:柜门变形倾斜脱落、铰链松动、封边翘边、柜门表面开裂
二、承包装修应该注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当装修公司通知收房后,相信大家都很激动,各种忙着准备装修新房,以便早日入住?这是们业主心态的写照!不过,别太激动,与装修公司或者施工队伍签订装修合同时,一定要小心些,以免事后麻烦!下面就看看施工合同签订有哪些是值得们注意的:
1、合同中必须写明装修的具体要求和完工日期。有的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注意这两点,给某些装饰公司粗制滥造和拖延工期创造了条件。以上就是关于装修施工合同签订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另外,装修完毕时,记得多通风,摆放些绿色植物来吸收甲醛,一般最好通风3-5个月比较合适。祝装修顺畅,早日入住新房!
2、付款方式的确定,一般的装修合同,约定首付10%,每段工序完成验收后付单项工程款的70%,在整体工程竣工后付到总工程款的80%.出具审计报告或结算清单。付到总工程款的95%,剩余工程款5%于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两年返还质保金所以建议在签订合同时候,能把首付压到30%,中期交纳30%.中期款一般合同上约定的中期付款时间,只是简单的标明“工程过半,木工收口”.但是一个工地往往是多项目交叉作业,正规的工期过半应该是:木器制作结束;厨卫墙、地砖、吊顶结束;墙面找平结束;水电改造结束。
3、在合同中必须注明使用的装饰材料的具体品牌、规格及型号。除了主材要注意外,辅材细节也一定要注意。有的合同没写瓷砖填缝剂,结果自己买;九厘板没写品牌,结果装修公司就拿了劣质板等等。所以对所需的材料,如水泥、砂石、灰膏、木材、铝合金、角钢、玻璃、瓷砖、给排水管、截门、水嘴、电闸、电线、塑料管、涂料、乳胶漆、粘合剂、石膏造型板线等等商品,均应列出明细表。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和合理安排费用。以防装饰公司以次充好。
4、监理和质检到场时间和次数:一般的装修公司都将工程分给各个施工队来完成,质检人员和监理是装饰公司对他们最重要的监督手段,他们到场巡视的时间间隔,对工程的质量尤为重要。监理和质检,每隔2天应该到场一次。设计也应该3-5天到场一次,看看现场施工结果和自己的设计是否相符合。
5、合同中有关保修的条文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分清责任。如果属于施工或材料的质量问题,装饰公司应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属于用户使用不当,双方可协商处理。这些都一定要在合同中写清楚。一般装饰公司对工程的保修期,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要尽可能选择保修期长一点的公司。
6、避免做不到的条款,许多家庭装修的投诉都是由不切实际的合同条款带来的。有的合同条款规定了在相关的工程报价之下根本达不到的施工质量,有的合同条款规定了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做到的室内空气环境条款。比如曾有一位业主在合同的附加条款中要求“装修完工以后,请专业监测机构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要求室内绝对环保”.但什么是“绝对环保”首先在概念上搞不清楚,更何况凡是装修过的住宅都会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任何人或任何公司都做不到“绝对环保”.因此,在进行合同认证时对这一要求一般不予支持。所以笔者建议您,签合同的时候不要考虑那些在目前市场现实之下达不到的要求。因为即使这样做了,装饰公司为了签合同也同意了,今后还是少不了麻烦。
三、装修怎样更有效地签合同
1、装修签合同流程是怎样的签订装修合同流程一般如下:意向——设计确认——预算提交——总价确认——质量——工期——付款——合同责任确认——签字生效。
2、装修合同签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责任。装修合同是家装质量的约束凭证,也是避免家装纠纷保证书,是业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