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起点和终点是哪个地方呀
起点:陕西省凤县秦岭代王山,终点:重庆市朝天门。
嘉陵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雅砻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传统上,嘉陵江有两源:东源陕西省凤县代王山的东峪河和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齐寿山的西汉水。还有专家认为发源于甘南碌曲县郎木寺镇若尔盖草原的白龙江,2011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确认东源陕西省凤县秦岭代王山为正源。
在陕西省境,嘉陵江主要支流有21条,其中一级支流共有12条。较大的支流有旺峪河、八渡河等。左岸支流长而多,右岸多短小干沟,塘坝河、麻峪河、瓦房坝河、南星河和河口河等主要支流,皆来自左岸即紫柏山的北坡。由于紫柏山向北延伸的近西北—东南向的平行支脉,分别构成了它们的次一级支流的分水岭,因而其支流流向也为西北—东南向。
东峪河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秦岭主脊——海拔2598米的代王山南侧大凤沟,上源称大南沟,由东南向西北流,与发源于秦岭主脊以北的渭河支流清姜河上源平行,到煎茶坪以后,东峪河与清姜河分别转成西南和东北流向,相背而流。根据凤县县志记载,嘉陵江在陕西省内的河段称为“古道河”,流入四川盆地才称为嘉陵江。现代所称的嘉陵江,是泛指从凤县东河桥以下的所有河段。
嘉陵江源头和终点
嘉陵江的源头是代王山、终点是重庆市朝天门。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
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雅砻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嘉陵江河道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河流袭夺现象多。略阳以上的嘉陵江上游,原属于汉江水系,后被嘉陵江袭夺了。
汉江在烈金坝以上干流成为峡谷,支流青泥沟却是宽谷,并由此沟头越过一低矮分水岭,岭上有河流冲积的卵石层,厚约0.5米,卵石大小均匀,一般直径在3到5厘米左右,底部为片岩。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略阳站的年平均含沙量为7.94千克/立方米,最大年含沙量21.5千克/立方米,最小年含沙量2.15千克/立方米,远大于汉江安康站的1.27、2.38、0.44千克/立方米。
含沙量的季节变化显著,年内含沙量最大值出现于7月,最小值出现于1月,二者相差约1600倍,这与其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分布有深厚的黄土有关。
嘉陵江上游总的流向由北而南略向西弯曲,纵坡比降为7.01‰,西岸山地高出平均水位200到600米,坡度一般在40到70度,河床为砂、卵石,洪枯水位相差12米左右,水深一般为2到4米,最深可达12米以上。
嘉陵江的源头和终点在哪里
嘉陵江源头,历来认为存在东、西两源,东源起自陕西省凤县西北凉水泉沟,西源起自甘肃省天水嘉陵江平南川,习惯上以东源为正源,西源称为西汉水,之后流入长江,随长江流入东海。
如今嘉陵江的源头通常被认为是发源于宝鸡的大散关附近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形成的时间较晚,在唐朝时期被称为故道水,故道水在略阳收纳了西汉水后顺流南下,这似乎看起来西汉水就是嘉陵江的一条支流,但有趣的是,西汉水在元朝之前的大多数时期被称为嘉陵江,且这个叫法大概在战国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流域东北面以秦岭、大巴山与汉水为界,东南面以华蓥山与长江相隔,西北面有龙门山与岷江接壤,西及西南为一低矮的分水岭与沱江毗连,大致介于东经102°30′~109°,北纬29°40′~34°30′之间,大致在四川盆地东北部,河流的绝大部分流经四川盆地。
昭化以上为上游,河流曲折,穿行于秦岭、米仓山、摩天岭等山谷之间,河谷切割很深,属于山区河流,河谷狭窄,水流湍急,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自然比降达3.8‰,水能开发量大,但水流急,多滩险礁石,不便航行。
昭化至合川为中游。河道逐渐开阔,宽度在70~400米之间,地形从盆地北部深丘逐渐过渡到浅丘区,曲流、阶地和冲沟十分发育。比降变缓,自然比降0.28‰,与涪江、渠江的中下游构成川中盆地,高程仅200~400米,是为中游盆地区,有航运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