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可以带走的特产零食(利川特产有哪些土特产品水果)

恩施利川的土特产有哪些

利川市,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西靠蜀渝,东接恩施,南邻潇湘,北依三峡,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恩施利川的土特产有哪些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又名"薯蓣"。利川山药以块茎大、根须大、根须少、皮薄、肉细、味美而著称。主产团堡、元堡、凉雾等地,年产达1000吨以上,主销川、鄂、湘诸省。

利川山药,在利川市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地道的山珍佳肴,是来自山野的“绿色之风”,富含硒、锗等稀有微量元素,性平味甘、无副作用,是医疗上一种常用中药,也是人们喜食的一种上乘滋补蔬菜和天然保健品。利川山药中尤以利川市团堡镇产的红皮山药品质最佳、药用价值高,其特点为皮薄(呈淡紫红色)、色白、质实、高粘液质、水分含量低、味清香怡人、口感绵和。

2007年,利川山药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利川山药产地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利川山药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年,在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上,“利川山药”的品牌价值为2.32亿元;2010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获国家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同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被选定为上海世博会专供产品,在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成功签约160万美元。

2、利川天上坪白萝卜、大白菜、甘蓝

天上坪自古有种植反季节蔬菜的传统和习俗,自70年代已远近闻名。“利川天上坪”生态型高山蔬菜因特殊的产地而得名。产地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山峦起伏、沟壑幽深、森林覆盖率在52%以上,土壤质地良好,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典型的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雾多寡照、雨量充沛、空气潮湿、雨热同季。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包括甘蓝、白萝卜、大白菜等品种在内的“利川天上坪”蔬菜脆嫩味甘,有着特有的营养及品质。“利川天上坪甘蓝”、“利川天上坪白萝卜”、“利川天上坪”大白菜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利川莼菜,指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生产的莼菜。莼菜是珍贵的水生蔬菜.,莼菜口感滑润,为其他任何蔬菜所不及,堪称一绝。同时,莼菜的胶质中所含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确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利川莼菜,由于生长环境独特,在口感和胶质含量方面都优于其它产区产品。利川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为高寒地区。巫山余脉和武陵山余脉在这里交汇,境内四周山峦环绕,中部平坦,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全境地势高于相邻各县(市),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悬圃。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使这里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非常适宜莼菜这种水生草本植物生长。

莼菜口口脆福宝山莼菜相传为古代神山所赐,是水中一珍,自晋代以来为历朝皇宫御案之贡品,皇室宫宴之佳肴。它可煮、可炒、可凉拌,尤其是与鱼肉、熟鸡、火腿、香肠等配在一起做汤,鲜嫩可口,风味独特,鲜脆、滑嫩如鱼髓、琼脂。

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县志·卷之七·物产篇》记载:“黄连,邑产甚多,似鸡腿者良。”说明明朝土司制度时期利川黄连已广有栽培,且有鉴别良莠的标准。其实,从唐至清代,黄连一直是利川重要的土产,并用作贡品。

利川柏杨坝出产一种五香豆干。这种豆干薄如纸片,色如柠檬,香有余味,独具特色。其加工制作工艺不用食盐、卤水、石膏,将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块模型中压缩后,用文火烘干,喷撒香料即成。别的地方也试用这个方法制做的豆干,没有柏杨豆干的特色,原因是柏杨坝有一股泉水,清凉甜爽,四季涌流,只有用这股泉水制成的豆干才有色、香、味、形独具的特色。人们把这股泉水称作“神水”。相传,清康熙年间,当地官吏进京以柏杨豆干为贡品,被朝廷赐赏为“深山奇食”。

利川适合学生的特产

1、利川黄连,唐代即为贡品,是传统名贵中药材。人工经营始于唐,兴于宋,发展于元明,清时已成药农主业。晚清时,利川建南土司连农祝庭槐通过黄连屯集,一次交易换回白银十二担。

2、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有14个乡镇出产黄连。黄连主要产区有建南、汪营、忠路、谋道、佛宝山等五个乡镇区。全市种植黄连的村有110个,村民小组970个,农户3万多户。黄连常年留存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产量3000吨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一半以上。产业总收入5亿元,其中3万余户连农年总收入超过1亿元,户均收入3300元,占药农家庭现金总收入的60%;利川黄连专业性企业16家(含专业合作社),资本总额达5000万元,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香连药业为中成药生产企业,其“香连片”已列为国家应急药品储备品种。

3、2010年,“利川黄连”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获准国家工商局注册。2010年和2011年,经中国中药协会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评审后,分别授予利川市建南镇“中国黄连第一镇”和利川市“中国生态黄连之乡”称号。

4、利川莼菜,指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生产的莼菜。莼菜是珍贵的水生蔬菜,,以幼嫩茎梢和水中的初生卷叶为食用部分,口感滑润。同时,莼菜的胶质中所含的葡萄糖甘露聚糖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利川莼菜,由于生长环境独特,在口感和胶质含量方面都优于其它产区产品。2004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

5、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著名传教士艾黎先生在利川市首次发现野生莼菜资源。1986年7月,日本高松商事株式会社长高野善隆先生来到利川,考察了福宝山的野生莼菜资源,发现利川莼菜果胶丰厚,芽粗壮,品质远优于西湖莼菜,极为赞赏。1987年3月,高松商事株式会社黑羽帮彦部长和工程师池内文男先生来到利川洽谈莼菜的基地建设、莼菜加工、向日本出口等有关事宜。

6、团堡山药,属日本薯蓣优质品系,藤蔓植物,皮薄,肉质凝白,气味清香,口感滑爽、咀嚼后无木质纤维渣,具“益肾气、健脾胃、止泄利、化痰涎、润皮毛”的功效。现代药学营养学分析显示,利川山药含丰富的淀粉、维生素、胆碱及矿物微量元素,尤含丰富粘蛋白,是润养身心、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食药两用绿色植物资源。

7、2007年,利川山药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利川山药产地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利川山药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获国家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同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被选定为上海世博会专供产品,在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成功签约160万美元。

8、利川柏杨坝出产一种五香豆干。这种豆干薄如纸片,色如柠檬,香有余味,独具特色。其加工制作工艺不用食盐、卤水、石膏,将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块模型中压缩后,用文火烘干,喷撒香料即成。别的地方也试用这个方法制做的豆干,没有柏杨豆干的特色,原因是柏杨坝有一股泉水,清凉甜爽,四季涌流,只有用这股泉水制成的豆干才有色、香、味、形独具的特色。人们把这股泉水称作“神水”。相传,清康熙年间,当地官吏进京以柏杨豆干为贡品,被朝廷赐赏为“深山奇食”。

利川土特产有哪些

利川土特产有利川莼菜、利川工夫红茶、利川山药、利川黄连、柏杨豆干等等。

湖北省利川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世纪80年代,利川大力发展莼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莼菜1400余吨,产量占全国80%以上,被称为“中国莼菜之乡”。

产自“宜红”茶传统产区利川市,有100多年的出口历史。利川红干茶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鲜爽,有明显的冷后浑现象。

在利川市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利川山药中尤以利川市团堡镇产的红皮山药品质最佳,其特点为皮薄(呈淡紫红色)、色白、质实、高黏液质、水分含量低、味清香怡人、口感绵和。

形似鸡爪,俗称鸡爪黄连,又称南岸味连,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道地方特产菜肴,因产于利川市柏杨坝镇柏杨村而得名。2011年1月16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将柏杨豆干工艺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柏杨豆干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