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公厕建设标准)

公共厕所 分为几个 等级

按照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城市公厕建筑标准,按其设置地点的重要程度分为三类等级。

相关介绍:

1.一类公厕:

设置在对外开放游览点和繁华街道,需配备独立式大小便器、采保暖设施、手纸架、先进节水器,需设置1.8米高的独立单间等,地面、墙裙装饰用才标准较高;

2.二类公厕:

适合建设于主要街道,可以设置独立式便器的单间,也可建设通槽式便器,采用瓷砖面小便池;

3.三类公厕:

设置于一般街道,采用通槽式大小便器,装修用材标准也相应降低。达到了“星级”标准,无论是建筑用材、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是公厕的文化氛围、卫生水平。

扩展资料

厕所的进化是从茅坑演变到茅房、厕所、卫生间、洗手间,从无到有,从私有到公共,从单一功能到集生理代谢、卫生调整、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多功能,厕所革新一步步从文明走向进步。

城市里的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可方便人们生活、满足生理功能需要;是收集、贮存和初步处理城市粪便的主要场所和设施;公厕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无论对待厕所的态度、使用方式,还是建筑设计方面,都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伦理标准。

从生理代谢的简陋随意场所,到兼有生理代谢、卫生整理、休息乃至于审美、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本质上构成了人的生活观念和环境意识的变革和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共厕所

本市公共厕所建设改造成本标准

公共厕所建设改造成本标准因地区和设施等级而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标准:

在一些地区,公共厕所的建造和改造成本标准如下:

1.一类公厕:面积不超过67平方米,成本控制在30万元/座。

2.二类公厕:面积不超过55平方米,成本控制在20万元/座。

然而,请注意,这些标准可能因地区、设施等级和特定项目要求而有所不同。在具体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新农村公厕建设标准

法律主观:

1、农村公厕应建在农村地区的村落居住区、仓储、广场、集贸市场等人口较集中区域。 2、新建农村公厕应选择地势相对较高,不易积存雨水,无地质危险地段,方便使用者到达,便于维护管理、出粪、清渣的位置。新建附属式公共厕所应设置于建筑的首层,并方便人员进出。 3、独立式农村公厕与食品生产场所和集中式给水点的距离不应小于30m。 4、农村公厕应根据服务人口及服务半径设置,服务人口宜按每600人设置1座,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5、附属式公厕面积宜为20m2~70m2,独立式公厕面积宜为25m2~90m2。 6、农村公厕的厕位服务人数宜按照男性90(人/厕位);女性60(人/厕位)的要求设置。 7、农村公厕男女厕位分别不应少于3个。

法律客观:

《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九条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