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的由来及传说(桂花象征)

关于桂花有哪些传说,桂花的由来历史

在我国,桂花的典故、传说颇多,其中尤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蟾宫折桂”、桂花仙子”等更广为人知。

我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桂花属于多地起源,我国是主要起源地之一,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古籍文献里就已经有了记载,但那时候都是野生的,

《山海经·南山经》

篇首和别处有过这样的记载:

招摇之山,其上多桂……皋涂之山,上多桂木。

这些山上长的花,自然不会是人工培育或种植的,属于纯野生,但这样的一种花,肯定会被人们发现并且喜爱,既然喜爱,就会有人想办法移栽,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到了秦朝时,仍然属于野生,秦始皇相国

吕不韦

主持编纂的

《吕氏春秋》

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里说的招摇山和

《山海经》

里一模一样,那这个招摇山究竟是哪里呢?学者们多认为是现在的

广西兴安县的苗儿山

,这里面有个复杂的考证过程,咱们的题不在地理上,只说这种花的最初发源地有可能是

我国广西。

桂花的来历

桂树花来源于,我国古人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

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为登蟾宫。于是,“蟾宫折桂”,桂树便成为旧中国人们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代名词。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常把桂树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编织了不少神话。尤其是吴刚伐桂的故事,一直成为脍灸人口的美谈。由于传说月中有桂,古代便称月亮为“桂魄”。

外国人还把桂看做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桂是用来献给科学和艺术之神“阿伯隆”的“圣物”。

扩展资料:

桂花的发源地:

柏墩是咸宁桂花的发祥地和生产地。生活在“桂树千山碧,花开十里香”的咸宁柏墩人无不引为自豪,他们不仅爱桂花树,更爱桂花树出类拔萃的英姿、炎凉不易的精神。

不随流俗的气质、坚韧顽强的毅力,无私奉献的风格,圣洁美好的情操于一身,代表了柏墩人的品格与情操。

因此,在1975年3月咸宁县撤区并社时,取名“桂花人民公社”,1984年1月,撤销人民公社建置恢复区、乡制、又改为“桂花镇”。

随着斗转星移,天长日久,原以“桂花”这一高等芳香植物名所取的政区名正在逐渐地演化为地名,而将历史上本来很有名气的“柏墩”这一地名隐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桂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桂树

关于桂花有哪些传说桂花的由来历史

桂花由来历史:

我国古人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

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

桂树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

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

桂花由于久经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

桂花传说故事: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

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

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

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叶捣碎。

扩展资料: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

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

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桂花性好湿润,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