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市花(羊蹄甲和紫荆花)

香港的市花为什么是紫荆花

这是因为香港人公认洋紫荆为美丽壮观之花卉,所以选为市花。

香港区花的中文学名叫红花羊蹄甲,香港俗称“洋紫荆”,香港区徽图案也是由这种花变化而成的。

洋紫荆花花色紫红,形如蝴蝶,当叶子还没长出时,枝条上花已盛开,所以又称“满条红”。花期冬到春季,总状花序,花冠浓艳紫红色,五瓣,花期持久。

1965年,香港人公认“洋紫荆”为美丽壮观之花卉,遂将其选定为“市花”。及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主权而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洋紫荆更用作特区区徽。

扩展资料

香港特区区旗、区徽图案组成及其寓意: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中间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HONGKONG”的标准字样。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所使用的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紫荆花红旗寓意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将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呈圆形,除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HONGKONG”的标准字样外,中间也是红底白色五星紫荆花蕊图案,其寓意与区旗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特别行政区市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香港市花——紫荆花

紫荆花(学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是豆科植物紫荆属,又称为桃红荆、瑞香树等。在香港被选定为该地区的市花。紫荆花常绿乔木,高可达6~10米,树皮灰色、光滑;枝直立或斜伸,枝枝间略呈1字形,叶片近圆形至心脏形,阔卵形至掌状3-5浅裂,先端微圆,背面密生柔毛,2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先叶后花,芳香;花小,淡紫色至粉红色,两性花,花序聚生于小枝;果实为豆荚。

紫荆花原产于中国南北各省地区,随着气候的变化和迁徙,逐渐传入东亚、东南亚及温带地区。自1950年代引进英国后在欧洲广泛种植。尤其是在加拿大,该国每年的四月中旬都会因为紫荆花开放而出现所谓的“紫荆花季节”。

香港的紫荆花种植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被广泛栽植。1975年12月4日,正式公布紫荆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市花。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庆祝活动,香港市民对紫荆花的喜爱程度不断提升,成为香港的文化符号之一。

2019年,香港出现了一系列社会动荡事件,手持紫荆花的市民成为新闻媒体的聚焦点。纷争中,人们重视纷争问题并热爱自己的城市文化和景观。这种情感已经超越了仅是市花的象征性,更是香港居民心中的精神支柱。

总之,在香港的街头巷尾,无论春夏秋冬,总能看到开满紫荆花的景象。在香港市民心目中,紫荆花早已成为美好、平静和和谐的象征。

紫荆花是哪个城市的市花

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

在香港它象征着繁荣,昌盛,奋进,壮观。它通常是在春季是三四月份开花,开花的时候花朵漂亮,花量大,观赏性极高,是重要的观赏灌木。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但若是提供温暖,光照足,通风好的环境,松软,透气能力强且肥沃的土壤,这样它的长势会更健壮。

紫荆花多生长在暖温带地区,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是常见的栽培植物,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耐寒、耐阴,不耐湿,适宜栽种在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壤中,也有部分生长在石灰岩土壤中。

整形修剪

紫荆在园林中常作为灌丛使用,故从幼苗抚育开始就应加强修剪,以利形成良好株形。幼苗移栽后可轻短截,促其多生分枝,扩大营养面积,积累养分,发展根系。翌春可重短截,使其萌生新枝,选择长势较好的3个枝保留,其余全部剪除。

生长期内加强水肥管理,对留下的枝条摘心。定植后将多生萌蘖及时疏除,加强对头年留下的枝条的抚育,多进行摘心处理,以便多生二次枝。在栽培中要加强对开花枝的更新。实践证明,超过5年的老枝,着花量就较少了,而且花芽上移,影响观赏,故应及时更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