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马河的传说(拒马河属于哪个市县)

大家好,拒马河的传说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拒马河属于哪个市县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拒马河的传说和拒马河属于哪个市县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拒马河详细资料大全

拒马河是河北省内惟一一条长年不断的河流,为北京市五大水系之一,大清河支流。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西北太行山麓,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套港村入市界,流经十渡风景区、张坊镇、南尚乐乡。在张坊镇张坊村分为南北两支。北支为北拒马河,流经南尚乐乡,于二合庄村东出市境,至东茨村以下称白沟河,在白沟镇与南拒马河汇合入大清河。

拒马河的河流传说

1、相传很久以前,在西南最高的山顶住着一户人家,只有婆媳二人,生活还好,就是吃水十分困难,要到十余里的山洼中挑水,羊肠小路,崎岖难行。挑回水需用大半天。而这家婆婆生性高傲自私,对儿媳小娥十分刻薄,要求儿媳天天给他挑新水吃。小娥相貌不扬,心地善良。无论春夏秋东,严寒酷暑或风霜雪雨天气,他必须下山担水,累的腰酸腿疼。婆婆还故意刁难她,每次担回来的水只流前面的一桶,把后面的一桶泼掉,水缸必须天天满着。活儿这么累还不给他吃饱饭。一天,烈日炎炎,小娥挑着一担水爬上山崖,大汗湿透了衣裳,她放下担子正擦汗,一个白胡子老头骑着一匹马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老头和蔼地说:“这位大姐能舍给我一桶水吗?我的马数日未喝上水了。”小娥打量了一下老头,慷慨的说:“给您一桶。”白马将一桶水喝完,忽然连人带马都不见了。

2、第二天小娥担水回来,又在这里遇到老头,又要去一桶水饮马。第三天、第四天,直到第五天都是如此。第六天小娥担水回来,又路过这个地方,她决定不停歇,没想到老头已在这里等候她。老头慈祥地对小娥说:“这位大姐实在太辛苦了,我的马白白喝了你五桶水,没别的可送,就给你这把马鞭子吧。”小娥不要,老头告诉她;“拿回这把鞭子,搭在缸沿上,每天清晨晃两下水缸就满了,从此就不必受苦了。”小娥半信半疑的接过鞭子,一眨眼老头和马又不见了。第二天凌晨,小娥决定试试,她把缸沿的鞭子晃动两下,果然灵验。水缸真的满了。过了两天,婆婆发现小娥不去挑水,便怒气冲冲的走进厨房,一看缸里满满的水,更奇怪的是缸上还搭一把鞭子。婆婆高叫:“这是什么玩意?”说完往外一抽,“哗”的一声,水如柱的喷了出来,窜到屋顶,流出门外,婆婆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可是水比她快,眼看婆婆被水淹没冲走。小娥急中生智,掀起锅盖扣在缸上。从此,一股清泉源源不断的从这里流出,汇成一条大河,河水把大山冲出一条弯弯的河谷,小娥化作泉口上面的小山。后人为了纪念小娥便在泉口上面的小山修了一座庙,庙前建了一座塔,这就是现在说的广昌庙(即泰山宫)和庙前的古塔(兴文塔)。

3、千百年来,这个美丽的传说在拒马河沿岸人民中流传着。

拒马河 及其源头

1、拒马河,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南与城东。其中涞水源——北海泉,位于县城东关村;易水源——南关泉,位于县城南关村;拒马源——旗(七)山泉,位于县城南的旗(七)山脚下。可谓,涞源县城地下有水源,大量泉水从县城一带冒出地面,有的不断冒泡,称"珍珠泉";有的细沙翻涌,称"翻沙泉";有的随手刨坑即涌泉,称"手刨泉",积少成多,集流成河。特别是这三股主要泉水,汇集在城南一里地处,便成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拒马源。

2、拒马源北侧高崖上有一泰山宫,院内东南角有一兴文塔。顾名思义,它不是佛塔,是"风水塔",是"振兴塔"。据说,是实行科举制度年代,铸币作坊为求本地学子中试及第出资兴建的。上留有:"钱坊日铸百万贯,功匠千人若神仙。天宝三载置此塔,不朽不坏与天连。"目的是祈求开文风、平阴阳、驻财源。"泉"通"钱",泉上建塔,塔中供奉水母娘娘,是使财源聚不外流,以利"风生水起"。所以说,兴文塔既是过去的风水塔,又是现在的风光塔,吸引着人们参观驻足。

3、最有意思的是,南墙外,就有一个一个泉眼,汩汩冒水,翻有细沙,仿佛像蚂蚁窝旁捯出来的细沙一样,如不留神,根本不觉。我蹲在那里看了半天,用手抚去,不紧不慢,依然流出。旁边水里可能泉眼更多,只是不明显看不见而已。联想到"兴文塔"的爱情故事,特写诗一首:"泉眼细沙汩汩流,兴文塔下现源头。凉城几许相思泪,却汇长河入燕州。"

4、拒马河,《水经注》记:"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追溯历史,涞源县,秦置广昌县,隋改飞狐县,属代郡,唐属河东道蔚州,明复设广昌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地处涞水源头,故取涞水源头之意,改为涞源县。涞山一山分七峰,又名"七山"(现改"旗山")。

5、拒马河,古称涞水,约在汉时,因水大流急如巨马奔腾,故改名"巨马河"。那么,为什么又叫拒马河了呢?这确实有些传说,而且,版本不一。一种说法,王莽追杀刘秀,眼看就要追上,一股清溪突然流下,挡住了王莽的追路。王莽想法儿过河,又要追上,一股清溪又突然流下,挡住了王莽的追路,几经反复,刘秀才得以解脱。刘秀当了皇帝后,想起这段经历,觉得清溪救驾有功,特封清溪,也就是涞水叫拒马河。从此,几经反复的流水,却留下了渡口,一渡、两渡------十渡,一直叫到今日。

6、一种说法,据《涞水县志》载:"晋刘琨守此以据石勒"。刘琨为晋朝将领,是祖逖的好友,"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典故,均出自他们俩。石勒是羯族的将领,当率领十万大军打来时,刘琨利用涞水,截流设障,暗伏许多绊马索,石勒马队过河,刘琨一声炮响,河水湍急而下,水淹马队,加之绊马索困扰,石勒大败。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从此,老百姓管这条河叫拒马河。

7、还有一种说法,是民间故事,与太原晋祠"晋水源流"基本雷同,说的也是婆母虐待媳妇,"饮马抽鞭"之事。相对而言,我到比较相信第二种说法,必定是有出处。毛主席的《七律.洪都》曾言道:"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讲的就是祖逖与刘琨的故事。

8、拒马河流经易县紫荆关、涞水野三坡、北京房山十渡,每经一地都留下了历史典故,都是险要之地。紫荆关:"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以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一关雄踞于中-----屹然为畿辅保障。"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齐名,号称"内三关"。历史上非常有名,经历过大小战役。如拒马河在此,河宽坡陡,浪高水急,奔流于城北,是御敌于城外的天然屏障。

9、到了涞水野三坡,拒马河水阔平稳,现已成了游园。年轻人泛筏竹排,撑杆拨水,逆流而上,竹筏、人影、青山、流水,夕阳东照,映入眼帘,彷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那么诗情画意,那么青春靓丽。

10、岸边歌舞,更是丰富多彩,三句半、诗朗诵、独唱、男女声合唱,自娱自乐,抒发情怀,畅谈感想,欢声笑语,生动活泼,一个个真情流露,一个个展现风采,吸引住,那山、那水、那人、那路、那车,把游园推向极致。我不由书写一诗:"情喧歌舞野三坡,静泛竹排拒马河。融入自然心境远,流连山水感怀多。"又云:"流水无情拒马河,青山有意野三坡。龙门鱼跃天关渡,峡谷人欢百里歌。"

11、到了房山的十渡呢?百米一桥,千米一渡,宛如一条蜿蜒的玉带飘然于万山群峰之中,盘旋而下------一渡有一渡的村庄,一渡有一渡的传说,一渡有一渡的历史,一渡有一渡的标识,百里江南,北方胜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真乃"青山野渡无有我,百里画廊更可人"。我曾写诗赞曰:"拒马弯弯十渡水,牵牛朵朵万峰山。蜿蜒谷壑嶙峋壁,百里画廊峻峭园。"

12、水是群山的灵魂,水是众峰的伙伴,水开山劈路,水割峰断岩,势不可挡,形成了一条千年的河谷,这就是拒马河描绘的一处处美景。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拒马河的传说和拒马河属于哪个市县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