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正七品(正七品和从七品的区别)

翰林院编修几品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品级为正七品。

唐代翰林院是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各种文艺技术之士供职的机构。初唐玄宗选擅长文词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后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为待诏。

永乐年翰林院检讨庶吉士是几品官

翰林院。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并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二人,并正六品《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并世袭,别见。典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后不常设。待诏六人,从九品,不常设。孔目一人,未入流史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庶吉士。

由此可见,庶吉士和检讨不是一个官,庶吉士是考中进士之后进行馆选后的留馆人员,官职从七品,三年期满考核之后就会授予清贵官职。而检讨是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是几品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编修一职从清朝起正式确定。

明代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翰林院编修,一般来说是科举考试的殿试之后,由榜眼、探花授编修。翰林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品级为正七品。

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什么级别

相当于处级。

“庶吉士”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官职,而是类似于现在的“博士后”,它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明史.职官志》载:“庶吉士,读书翰林院,以学士一人教习之”,庶吉士就是在翰林院读书的,由翰林院学士负责教导。如此,作为一个不是官职的“庶吉士”,他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品级之分。但是未被选为庶吉士的进士都授七品县令,庶吉士自然也是七品。